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
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“三下乡”解码怀川文化 以专业之力承古韵薪火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     编辑:宣传统战部      供稿: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    审核人:  浏览次数:

7月4日至6日,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结合土建专业特色组建“榫卯传古韵,解码怀川文化基因”实践团队。团队以预备党员为骨干,深入焦作马村区乡村一线,开展传统文化挖掘与宣传活动,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历史脉络,在非遗传承中感悟文化根脉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
为让实践活动精准落地,团队提前启动“文献寻”行动。成员们穿梭于学校图书馆、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、焦作市图书馆的书海,系统梳理马村区古建筑营造技艺、民俗传统、红色故事等史料,为实地调研搭建起扎实的理论框架。

在白庄村,升级改造后的村史馆成为团队探访的首站。这座由400平方米扩建至近千平方米的文化殿堂,以八大展区为脉络,通过全息投影、互动沙盘等现代技术,生动再现村庄从农耕岁月到现代发展的变迁轨迹。队员们驻足于抗战时期村民自制土炮、秘密传递情报的实物展区,聆听“白皮红心”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,深刻体悟白庄人“宁为玉碎”的民族气节。

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蘑菇视频

非遗传承现场更显文化活力。在与河南省非遗项目刘氏唢呐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明的深谈中,成员们尤为震撼:传承人将唢呐吹奏与怀川高腔融合,创新“口传心授+乐谱数字化”教学模式,让这项古老技艺在青少年中焕发新生。党员们用专业相机记录表演细节,用土建专业知识分析传统乐器的声学构造,为非遗保护提供跨学科视角。

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蘑菇视频

下马村王家祠堂的探访则让团队感受到古建筑的文化生命力。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的砖木结构建筑群,其精巧的榫卯结构、雕花雀替让学土木的党员们驻足研究。东院“文苑”私塾旧址如今变身书画院,定期举办农民画展与书法交流。

此次实践中,学生党支部将“党建+专业+文化传承”深度融合。团队成员既当文化调研者,又做传播使者;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焦作地区深厚的的文化资源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为乡村文化振兴持续贡献力量,让怀川文化在青春力量的守护中代代相传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
关闭

地址:河南省焦作市人民路3066号 邮编:454000 招生咨询电话:0391-2989911 2989922 2989933 

豫ICP备2021020965号 | 焦公网安备41080002000877  值班电话:0391-2985000

Copyright © 2002-2025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蘑菇视频